闲聊了几句郡城的风土人情,卢白象就去归还棋盘棋盒,陈平安独自留在亭内。
已是秋末时分,按照队伍行程,到了蜃景城外边那座渡口,差不多刚好入冬。听说蜃景城下了大雪后,有世间少有的美景。
陈平安心境平和,武道一事,比起刚刚离开倒悬山那会儿的预期——十年后跻身第七境金身境,进展已经算是极快,远远超乎想象。飞鹰堡内外两场生死大战,还有藕花福地和边陲客栈一连串的厮杀,使陈平安不但成功跻身了五境,而且底子打得雄厚结实,即便现在就破开瓶颈,一举进入六境,他都不会觉得脚步轻浮。
不提其中的种秋,其余诸如头顶五岳冠的金丹修士、福地第一人丁婴、大泉王朝守宫槐李礼,陈平安哪一个赢得轻松了?
陈平安不知道六境入七境,得有多难,到底需要怎样的机缘和底蕴。七境之后,是羽化境,又名远游境,进入此境相当于一名纯粹武夫真正一步登天,能够如山上仙人一般御风远游。
纯粹武夫的九个境界,加上秘不示人的真正止境,总计十个。其中第八境远游境,陈平安最是向往。
冷冷清清的夜色中,哪怕骑乘马匹都在修习剑气十八停的陈平安,难得偷懒一回,就只是坐在凉亭里喝酒发呆。
直到姚镇和孙女姚近之散步而来,陈平安才站起身,发现老人脸色不太好看。姚近之轻声道:“此地郡守,宴席上只与爷爷聊沙场往事,爷爷喝酒还挺尽兴,可郡守在私底下,却遣人来驿站送了一份重礼,希望爷爷入京后,在朝堂上照拂他这个门生一二,把爷爷气得不轻。”
姚镇轻轻一拍膝盖,神色落寞,感慨道:“想当年多好一个年轻人,朝气勃勃,一身正气,上阵厮杀从不怯战,怎么到了官场,不过十余年,就变了这么多?”
姚近之笑道:“爷爷,十年不短了。乌纱略戴心情变,黄阁旋登面目新。”
姚镇冷哼一声,骂道:“画蛇添足!庙堂上,休想我帮这小子说半句违心话。”
姚近之笑着问道:“难不成他不送礼,爷爷就会因为以往攒下的交情,为他说好话了?显然不会,既然横竖都不会,他还不如赌一赌,赌爷爷晓得官场的身不由己,也要入乡随俗;赌爷爷入主兵部衙门后,要拉拢起一拨行伍旧人,免得被京官勋贵们排挤。到时候孤立无援,形势所迫,爷爷说不定第一个记起来的名字,就是本地郡守了。”
姚镇苦笑不已。
陈平安并未插话,不过爷孙二人愿意当着外人的面,说这些弯弯肠子的官场规矩,陈平安只当是一门千金难买的学问,听在耳中便是。
只要过了那条横穿大泉版图的埋河,就等于北上之路走了一半。
这天黄昏,姚家队伍在埋河南岸的一座驿馆下榻,距离埋河不过半里路,姚镇拉着陈平安一起去河边赏景散心。
方才饭桌上的那道硬菜埋河鲤鱼是一绝。这条大河里的鲤鱼,金鳞赤尾,无论是清蒸、糖醋还是红烧,都没有半点鱼腥味,鲜美至极,是大泉王朝的贡品之一。
可惜那座名动朝野的埋河水神庙,距离驿站和渡口有些远,隔着三百余里。历史上数国的文人骚客,都曾在那座水神庙的墙壁上,留下珍贵墨宝,最早可以上溯到六百年前,甚至还有许多不同时代大文豪的诗词唱和,一先一后,一问一答,相得益彰,以及同一题材的暗中较劲,再加上后世士林名流的评点,使得一座水神庙熠熠生辉,文采之绚烂,文运之浓郁,简直要比蜃景城文庙还要夸张。
散步队伍分成三拨人,为首姚镇和陈平安并肩而行,裴钱拿着行山杖跟在后边。
两名充当随军修士的大泉供奉,与姚氏“三之”待在一起。两名修士,是一对道门师徒,因为此次潜行,并未穿上醒目的道袍,反而悬佩边军制式腰刀,掩人耳目。一路上,师徒二人疏远众人,年轻道士生得面如冠玉,气质温和,像是一位从钟鸣鼎食之家走出的贵公子。
魏羡、朱敛、卢白象、隋右边四人难得一起露面。
姚镇打心眼喜欢与陈平安相处,虽然大多数时候陈平安都不怎么说话,在家族以及军中都不苟言笑的老将军,到了陈平安这里,反而健谈了许多。这会儿就在给陈平安介绍大泉王朝山水神灵的品秩,说除了五岳正神之外,就以这条埋河水神的品秩最高,是一位大府君,不但可以开辟府邸,规格还与世俗藩王相等。
只是水神府常年关闭,埋河水神几乎不与世人接触往来,两百年来,只有寥寥几次显露真身,也是始终如云雾蛟龙,若隐若现。水神庙香火过于鼎盛,胜过最正统崇高的五岳神灵,每逢庙会,十数万人从南北会聚在埋河之畔,使得水神庙所供奉的那尊金身神像,一年到头都像是位于水雾之中。
姚镇朗声笑道:“只要遭遇干旱,皇帝陛下便会亲临水神庙祈雨,哪怕无法亲自赶来,也要派遣一位刘氏宗亲与礼部尚书一同南下。埋河水神,极为灵验,从未让大泉百姓失望过。”
给姚镇这么一说,连陈平安都开始惋惜无法路过水神庙,不然就可以喝着青梅酒,以刻刀将所见所闻一一写在竹简上。
沿着河流滚滚的埋河,往下游走了四五里,他们遇上了一位蹲在河畔愣愣望河的老汉。
姚镇回头看了眼老供奉,后者轻轻点头,老将军这才大步走向那老汉。
老汉神色木讷却体魄精壮,只是给姚镇这些人的阵仗吓到了,慌张站起身,喉结微动,咽着口水,怯懦地喊了声官老爷后,便不知如何应对,双手都不知道放在哪里才好。
姚镇喊了声大兄弟,要老汉无须紧张,随口问起他家住何方、营生为何。老汉不敢隐瞒,最后的答案,让人大吃一惊,原来老汉除了是庄稼汉,还做着捞尸人的行当,需要经常在埋河边上转悠,按照传下来的老规矩,自称“水鬼”。
姚镇心生好奇,详细问起了水鬼和捞尸一事,老汉有些犹豫,应该是觉得此事难以启齿,生怕这些贵人们听后心生不喜。姚镇又是好言安慰,老汉这才断断续续说了些此方乡俗,还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门道。原来他们这些自称水鬼的船夫,如果遇上了尸体,打捞起来,不可主动向其亲属索要钱财,在世生人愿意给,就收下,不给,就算数,只当是积了一桩阴德,不然就会最少三年晦气缠身。不过死者的亲人要是不给钱,又不愿意请一顿饭,那保管也会倒霉。
约莫是姚镇和陈平安都瞧着面善,老汉起了话头后,便逐渐没了拘束,含糊不清的大泉官话说得越发顺溜,主动与姚镇说了那捞尸的讲究,言语和神色之间也有了些笑意:“大人兴许不知,男人落水死了,肯定是俯在水面上,婆姨是仰着的,从无例外,在岸边看一眼,就晓得是男是女。拉上岸后,如果无人来收尸,就得帮着葬在离水神老爷庙不远的一个地方,再去庙里头上三炷香,在庙外求一红布条,绑在手腕上,就算是做了善事,以后会有好报的。”
老汉瞥了眼埋河水面,脸色沉重起来,接着道:“但是有两种捞不得:一种是死后直直立在河中的,无论男女,都不是咱们可以去捞的了,头发漂在河面上,看不清脸,出钱再多,咱们都不敢去。再就是一些个投河自尽的黄花大闺女,若是用竹竿子捞了三次,都没能捞上船,咱们就不能再管了,只要沾了手,没谁能有好报。”
裴钱一开始听得津津有味,到后来则头皮发麻,都不敢再看埋河一眼。
老汉舒展眉头,憨厚而笑,道:“哪天不做水鬼了,就要找个日头大的时辰,来这岸边洗手,算是跟水神老爷打声招呼。”
姚镇点点头,问道:“老哥这么多年,捞起了多少人?”
老汉想了想,摇头道:“可记不清喽。”
姚镇沉声道:“好人有好报,老哥莫要觉得捞尸这门营生不光彩,积德行善,好得很。”
老汉赧颜笑道:“老大人一定是个好官,青天大老爷哩。”这已经是老汉最用心用力的一种称赞了。
天色不早,姚镇笑着与老汉告别。
陈平安说要再待会儿。
到最后河边只剩下捞尸人老汉,还有陈平安、裴钱和朱敛,其余人都返回了驿馆。
朱敛继续往下游走去。
陈平安坐在老汉身边,笑着递过酒葫芦,问道:“老伯能喝酒?”
老汉赶紧摆手,谢绝道:“公子可别糟践好东西了,你自己留着喝。”
陈平安伸了伸手臂,坚持道:“那就是能喝了。”
老汉还是不敢接过酒葫芦,陈平安轻声笑道:“老伯可能不信,我也是穷苦出身,当过好些年的窑工。”
老汉见这位公子没有收回酒葫芦的意思,只得小心翼翼接过,高高举起,仰头喝了一口,就赶紧还给陈平安。
一口咽下酒水,估计什么滋味都没尝出来,老汉却已是红光满面,很是高兴了。
陈平安喝了口青梅酒,问道:“老伯今儿在这边是看有没有尸体漂过?”
老汉摇头道:“这会儿河里水枯着呢,不太容易见着尸体。”说到这里,老人仿佛觉得说错了话,有些难为情,赶紧道:“见不着才好。”
陈平安“嗯”了一声,默默喝着酒。
老汉本就是个闷葫芦,今天与姚镇唠叨了那么多,可能比往常一年的话语加起来,都多了。
陈平安看着眼前这条埋河之水,便想起了家乡的龙须河和铁符江。
老汉突然转头笑道:“公子算是熬出头了,有了大出息。”
陈平安挠挠头,竟是不知如何接话,说自己没钱,好像站着说话不腰疼,承认自己有了大出息吧,又差了点意思。
裴钱就纳了闷了,奇了怪哉,不知道陈平安跟这么个老汉有什么好聊的,心想,你跟姚老头那么个当大将军的,话也不多啊。
三人一起沉默许久,蹲在岸边的老汉突然叹了口气,望向埋河水面,道:“说些不中听的晦气话,公子别生气啊。”
陈平安点头道:“老伯只管说。”
老汉轻声道:“我那娃儿跟公子差不多岁数的时候,遇上了不该捞的可怜人,不听劝,捞上了岸,没过几天,娃儿就没了。我该拦着的。”
说起这些的时候,老汉脸上没有太多哀伤。最后老汉离去的时候,跟陈平安道了一声谢,说酒好喝,这辈子没喝过这么好的酒。
陈平安起身目送老汉愈行愈远。
裴钱还是不敢看埋河水面。朱敛原路折返而回后,裴钱这才胆子大了一些。
陈平安盘腿而坐,遥望江水和对岸,要朱敛带着裴钱先回驿馆,只是裴钱不愿意,死活要待在陈平安身边,朱敛就只好陪着她一起留在岸边。
陈平安闭上眼睛,像是睡着了。
裴钱百无聊赖地捡起一颗颗石子,可是不敢往埋河里丢,生怕不小心砸出一具立在水中的尸体来。她一想到女尸头发漂荡在水面上的画面,就起一身鸡皮疙瘩。裴钱下意识往陈平安那边挪了挪,握紧手中的行山杖,开始在心中默默背诵那本书的篇章,给自己壮胆。
朱敛身形佝偻,眯眼远眺。什么山水神灵、鬼怪精魅,武疯子朱敛自然不当回事。
许久之后,夜色深沉,裴钱惊讶出声道:“怎么河上有座桥?”
朱敛愣了一下,顺着裴钱的视线望去,哪来什么桥,江水滔滔,仅此而已。
裴钱一双使劲瞪圆了的眼眸熠熠生辉,嚷道:“哇,金色的桥!”
朱敛先看了眼陈平安的背影,并无丝毫异样,就有些哭笑不得,只当是这个鬼灵精怪的丫头片子在胡说八道,你哪怕骗人说河上有具尸体,都比河上多出一座金色长桥来得可信。
裴钱有些疑惑,神色茫然,因为她好似听到了陈平安的读书声,所读内容刚好是他要裴钱死记硬背的一段。这是陈平安在那本儒家典籍之外,唯一要她记住的东西,甚至还专门用小雪锥写在了那本书的末尾,所以裴钱记忆深刻。
陈平安从不愿意跟她说任何道理,只对曹晴朗说那些书本之外的道理,裴钱觉得这些文字,大概就是她唯一比那个小书呆子强的地方了。
此时此刻,一肚子委屈的她,便大声朗诵出来了。
是那“列星随旋,日月递照,四时代御,阴阳大化,风雨博施……”。
是那“君子不妄动,动必有道。君子不徒语,语必有理。君子不苟求,求必有义。君子不虚行,行必有正!”。
裴钱盯着那座金色长桥,背诵圣贤教诲,朱敛在想心事。
横跨埋河的长桥渐渐消失,裴钱有些口渴,便也没了读书的心气。她倒是想要学习拳法和剑术,只可惜陈平安不愿意教她,至于朱敛这些人,就算他们愿意教,裴钱她还不愿意学呢。
陈平安依旧处于坐忘的玄妙状态中,更奇怪的是他发现自己飘荡而出,神魂离开了身躯,悬在空中,看着盘腿而坐的自己,心中感觉很是怪诞。不同于之前对峙丁婴和蟒服宦官的魂魄分离,一分为三,此次出窍离体的,有些像是传说中的阴神,就是客栈那晚君子钟魁的那种,只不过钟魁同时修成了阳神和阴神。陈平安此时随着埋河江风中蕴含的灵气和罡风飘忽不定,身形不稳,远远比不得钟魁阴神、阳神的凝练稳重。
如果说这个“陈平安”只是个学步稚童,那么钟魁已是登山涉水如履平地的青壮汉子。
此等异象,裴钱和朱敛都未能有丝毫察觉。
两个陈平安几乎同时心念微动,心头泛起一个想法,挥之不去。飘荡不已的陈平安转头望了一眼埋河下游,然后盘腿而坐的陈平安睁开眼睛,轻声道:“裴钱,朱敛,你们可能需要帮我守夜几个时辰,我需要在这里练习剑炉立桩,今晚情况不太一样,无法细说。”
朱敛点头笑道:“老奴的本分事。”
裴钱一跺脚,哀叹一声,道:“早说啊,我该拿些点心来当夜宵的。”
出窍离身的那个陈平安,向埋河一步跨出,瞬间就掠出十数丈,直接来到了埋河水面上,像一截木头在水面浮浮沉沉。陈平安停下身形后,适应了这种高蹈虚空的诡异环境,脚尖一点,便会向前漂荡出极远。陈平安身体前倾,在埋河水面蜻蜓点水,仿佛是那御风凌空的山上神仙,或是纯粹武夫第八境的远游境。
双袖飘摇,御风远游。
陈平安当下还不清楚,种种机缘巧合之下,这是练气士的阴神雏形。
脱胎换骨,神气凝合,身外有身,是为阳神,喜光明;一念清灵,出幽入冥,无拘无束,是为阴神,喜夜游。
夜访水神庙。
陈平安觉得哪怕只是看一眼都行,去去就回。至于河畔那个陈平安,则闭上眼睛,双手掐剑炉诀。虽然一坐一神游,可是两者浑然一体。出窍阴神所见所感,修习剑炉立桩的闭眼陈平安一清二楚,完全身临其境。
大道之玄,玄之又玄。
陈平安直到这一刻才有些明白,为何修行之人会纷纷远离人间,潜心修道,登高望远,想来这些练气士眼中的风景,都已是世外高处了。
此刻河畔的陈平安看似在修习剑炉立桩,实则继续闭眼观想心中那座长桥。
比起藕花福地那两次,这次稳固了许多,虽然冥冥之中,依然觉得无法行走其中、渡河而过,但是登桥观河,应该已经做得到了,如果不是身边有朱敛,陈平安会走上去试试看。
今夜有此观想,既是因为想到了君子救与不救,还是因为想到了度人与度己的关系。
将裴钱带在身边,陈平安只是要她读书背书,并未说过任何一个自己琢磨出来的道理,看着裴钱的一举一动、一言一行,如对镜自照,陈平安不由自主就会自省。许多书上内容,陈平安自己往往感触不深,不得真意,可裴钱在,陈平安就会想得更多一些,比如君子日三省乎己,克己复礼,慎独……
读书万卷始通神,妙哉。
裴钱已经将第一本书背诵得滚瓜烂熟,看来今日夜游水神庙之后,大概可以让裴钱开始看第二本书了。
读书不在多,只看读进自己肚子有几个字。
这个不是道理的道理,倒是可以与裴钱说上一说,不过估计她多半只会当作耳旁风吧。
相传曾经有个僧人,识字不多,结果只读了一部经书,就读成了佛。
埋河之畔,有两人长掠如虹,身影模糊,一闪而逝,往下游急急而去。他们看到了河边三人后,轻轻点头,就算是打过了招呼。
等他们消失于夜幕,朱敛才收回视线。
原来是回了驿馆后,换上道袍的师徒二人,只与姚镇说今夜有事外出,天亮之前就能返回驿站。
姚镇不会阻拦,事实上也拦不住。两位驻扎在边境的刘氏供奉,就连身为姚家铁骑家主的姚镇,都不清楚他们的根脚背景、师门渊源。姚镇甚至怀疑,这对道门师徒,是不是直接听命于皇帝陛下,既防止北晋大修士刺杀自己,引发边军动乱,同时监督姚家边军的动向,毕竟他还有个刚刚卸任吏部尚书的亲家。
为此,姚镇私底下还询问过姚近之,是否要与那两位供奉刻意交好,就算不奢望他们庇护未来要在蜃景城开枝散叶的姚氏,好歹趁机结下一桩善缘。
她并不赞同,说那两人身份特殊,绝不可擅自笼络。臣子服侍帝王,若是君主英明,为臣者的头等聪明,就是连揣摩帝心的念头都不要有,多想无益,不过这只是对姚家这类疆臣而言,天子身侧的近臣,另当别论。姚镇便有些不服气,家族两次命悬一线,若非陈平安两次相救,早就没了,说不定还要被安上一个私通敌国、谋逆篡位的名头,要是如今还想着洁身自好,到了蜃景城,身边已无边军压阵,岂不是更加凶险难测?
姚镇想起了那个下了马背当文官的郡守门生,一时间心中别扭不已,难不成如孙女所说,以后要经常跟这类小王八蛋打交道?
姚近之笑言,恰好相反,小姑姑当年嫁入京城后,咱们姚家还想着自扫门前雪,事事恪守祖宗家法,是错了,可到了蜃景城,在朝廷接纳爷爷的前提下,继续明哲保身,则是对的,若是与那些豪阀、勋贵比拼山头和手腕,姚家根本别想在京城站稳脚跟。但也不是什么都不做,任人拿捏。
姚近之说了一句名士禅语:“行到水穷处,坐看云起时。”
姚镇唏嘘不已,当初姚近之年纪尚小,对于小姑姑嫁给那个大雪天跪在姚家祠堂外边的李锡龄,就假借父亲之口,跟爷爷姚镇提过异议,大致意思是说姚氏遵守了数百年的祖宗规矩,一旦破例,姚氏上下知道是两人真情可鉴,可外人不会管这些,蜃景城不会管,皇帝陛下也不会管。
姚氏子女不可与豪阀联姻的祖训,既然破例一次,那么对刘氏忠心耿耿的姚氏边军,会不会再破例一次?
没有一,便无二。可有了一,二、三、四便会接踵而来,这才是常理。
爷爷,我姚近之若是外人,都要怀疑姚氏是不是觉得偏居一隅,太憋屈了。
老将军听到这里,满脸恼火,心胸之间更多的还是悲愤。
姚近之神色自若,递给爷爷一杯茶,笑道:“将军饮酒,能够助长豪气,可到了蜃景城,爷爷当了官,就改喝茶吧。”
姚镇气呼呼接过茶杯,一饮而尽,仍是喝酒的路数。
姚近之嫣然一笑。
河畔两位道人的身影,飘忽如两缕青烟,远远快于奔马的速度。
这对道门师徒,老者出身于一个名为金顶观的道家旁门。别觉得“旁门”二字不中听,其实已经很了不起,宗字头之外的道家洞府门派,有资格跻身旁门之列的,一洲之内都不会多。
金顶观道士喜欢入世修心,人数不多,不足百人,而且一旦入世,往往隐姓埋名,不喜欢依仗靠山和祖师爷。金顶观现任观主,已经五百岁高龄,是一位货真价实的元婴地仙,在桐叶洲北部有很响亮的名声。
老者俗名尹妙峰,道号为葆真道人,取自“长生久视,全性葆真”一说,属于金顶观观主一脉。
唯一的嫡传弟子邵渊然,是尹妙峰下山入世,与其偶遇后,花费了整整十四年光阴的审察,才决定收入门下。其间葆真道人设立了三次大考,邵渊然皆过关,心性和天资无疑都是人上人。
之后邵渊然跟随葆真道人去了一趟金顶观,觐见观主,拜谒祖师堂挂像,姓名载入师门谱牒,从此正式成为金顶观的一名潜字辈弟子。最后又跟随师父来到大泉王朝,师徒二人联袂成为刘氏供奉,负责盯着南疆边境,已有十年之久。
别看玉树临风的邵渊然,如今面容不过及冠之龄,其实已经是不惑之年。
师徒二人都是龙门境修士,葆真道人自认此生金丹无望,而邵渊然资质远胜于他,如此年纪就成为观海之上的龙门境,实为修道天才。观主听闻邵渊然在大泉边境破境后,专程让人下山,赐下一件师门法器,还许诺邵渊然只要成功跻身金丹境,更有一件传承千年的镇门重宝,等他回山拿取,作为庆贺之礼。
所以尹妙峰希望能够借助大泉刘氏的雄厚底蕴,帮助邵渊然百尺竿头更进一步,结成金丹客,方是神仙人。
金丹之下练气士,犹在大小两牢笼。
关于大将军姚镇赴京任职一事,邵渊然隐忍许久,今夜终于还是开口问道:“师父,姚氏真就这么逃过一劫了?”
尹妙峰问道:“怎么,很失望?姚氏得以全身而退,姚近之就可以继续过她的安稳日子,说不定到了蜃景城,很快就会嫁入某个豪阀世族,侯门深似海,再难相见,所以你心里不太痛快?”
邵渊然摇头笑道:“失落难免,不过修行修心,顺其自然而已。姚氏若是覆灭,弟子自会保下姚近之,护在羽翼之下,可既然姚氏渡过了难关,说明我与姚近之缘分未到,无须强求,以后有以后的机缘。”
尹妙峰笑道:“深山常有千年树,人间少有百岁人。姚近之不是修行中人,如今美艳动人,你心动很正常,可二十年后,即便机缘来了,她已是人老珠黄的妇人,你那会儿,运气好的话,说不定已是一位陆地神仙,还会对一个颜色凋零的凡俗女子动心?”
邵渊然微笑道:“那就到时候再说。”
邵渊然沉默片刻,耳畔狂风呼啸,问道:“师父,我们此次突然拜访碧游府,是为何事?与昨天收到的京城飞剑传讯有关?”
尹妙峰淡然笑道:“总之不是小事情。”
邵渊然无奈一笑,既然师父不愿多说,他只好按下心中好奇。
碧游府正是那位埋河水神的府邸,类似先前三皇子押送囚犯的那座金璜府邸。
只不过金璜府邸没了主人,如今多半是山精鬼怪扎堆了。
经此一役,北晋国的山水气运可谓大伤,金璜山神府君很快就会被押送到蜃景城。而与之针锋相对数百年的松针湖水神庙,垮得更早,水神庙余孽,只剩下一些虾兵蟹将,不成气候,能够不扰乱地方就算北晋的幸事了。
不过邵渊然想起一事,哑然失笑,刚刚被金璜府君娶进家门,转瞬间就变成阶下囚的那位山神夫人,可真是不走运,本以为能够夫妻恩爱数百年,远胜人间鸳鸯男女,哪里想到是这么个结局,就是不知道蜃景城会如何处置她。
不过这些狗屁倒灶的世间琐碎,不过是修行路上的趣闻乐事而已。邵渊然眼中所见,是地仙前辈们的大道逍遥,心中所想,是长生不朽,与天地同寿。
邵渊然心中豪气盈胸,见埋河两岸四下无人,便大笑道:“师父,我去学那大蛟走江了!”
这位金顶观年轻道士飘到河面,踩水而下,每一次踩在河水上,都溅起巨大的水花,只是道袍之上滴水不沾。
尹妙峰依旧在江畔飘掠,看了眼得意弟子的江上风姿,低声笑骂道:“臭小子,以后成了陆地神仙,还了得?”
陈平安只是大概知道水神庙的距离和方位,不过所幸只需要沿着江水盯住两边就行。
按照姚镇和姚近之各自的说法,那座埋河水神庙,在驿馆三百里外的下游,建造在河边一座无名小山之上,山坡平缓。庙会在每年的三月初一到十五,酬神献艺的香会多达百余个,热闹非凡,附近州郡的达官显贵,都会在庙会期间施粥舍茶。
姚镇当时感慨了一句,山水神灵,开府是第一大门槛,若是能够将府邸升为宫,那才是真正得了道,无异于某个山上仙家获得那个“宗”字。
姚近之着重说了水神庙的另外一奇,偏殿供奉有一尊灵感娘娘神像,求子之灵验,名动四方,几乎每天都有远道而来的妇人。她们多是出身富贵门户,生养艰难,便来水神庙的这座偏殿磕头烧香,施舍一些银钱,就能跟庙祝老妪请回一个腰缠红线的小泥娃娃,系在手腕上,返乡后一旦成功生育,不用回去还愿,只是抱回家的泥娃娃不能扔掉,要供奉起来,当作是遥遥酬谢灵感娘娘的恩德。
不过陈平安真正想要看的东西,是那水神庙前立着的两百多块白玉大碑,多是历史上埋河水神帮助大泉刘氏度过旱灾后,朝廷和文人对埋河水神歌功颂德的美文。
约莫不到两个时辰,不断左右张望的陈平安,沿着埋河之水一路漂荡,终于到了那座河边山。
夜幕深沉,水神庙大门关闭,但是陈平安依旧遥遥看到那边的灯火辉煌,这也是陈平安一眼看到水神庙的原因。
陈平安突然意识到自己这副模样,虽然裴钱和朱敛看不到,可若是水神庙那边有中五境的练气士,会不会一眼看穿,将自己视为夜间出没的作祟妖魔?这让陈平安有些犹豫。
难不成要白跑这三百里水路?加上回去的路,可就是六百里了。
思来想去,飘悬在埋河河心的陈平安还是打算靠岸试试看,最坏的结果,就是远远瞥一眼水神庙门,然后惊动庙祝或是此地修士,被追杀三百里,只好让驿馆那边的老将军姚镇出面解释。
就在此时,一个熟悉嗓音在耳边响起:“阴神夜游?陈平安,你不是纯粹武夫吗?还能不能讲一点道理了?”
陈平安转头望去,哭笑不得,离着三十步远,有个青衫书生蹲在河面上,双手使劲攥着一大把头发,像是要将谁从埋河里头拔出来——正是钟魁。
陈平安来到钟魁身边,问道:“这是?”
钟魁抬起头,笑道:“我方才正在水神庙那边跟人抢占地盘呢,想着天亮之后,好烧个头香,求着神灵保佑,能够让九娘看我顺眼一些。”
陈平安指了指钟魁手中的头发,问道:“我说这个。”
钟魁白眼道:“埋河里边的冤死水鬼,还能是什么,应该是给你的阴神引来的,把你吃了,保准修为暴涨。我见它探头探脑的,一张脸竟然不似寻常水鬼那般稀烂丑陋,还挺水灵俊俏的,就想跟这女鬼商量,让她出来陪我聊聊天。”
钟魁不似那晚阴神、阳神出窍远游,一身浩然气肆意流泻,今夜他就像平时待在客栈,刻意遮掩了气机,所以河底水鬼,没有像那晚,一头头沉入水底最深处瑟瑟发抖。不然的话,钟魁哪怕只是靠近水神庙,估计埋河水鬼就要魂飞魄散了。
钟魁那两只袖子里头装着的肃杀秋风,可不管你是冤死的水鬼,还是遭了报应的恶鬼,一律是秋风扫落叶。
陈平安看看钟魁手中的女鬼青丝,再看看与女鬼拔河的钟魁,问道:“好玩吗?”
钟魁点点头。陈平安转头望向远处那座水神庙。钟魁松开手中的头发,河面下阴影如获大赦,一闪而逝。
钟魁站起身,伸手按在陈平安阴神的肩头,笑道:“仔细看清楚了,就知道好不好玩了。”
两人猛然坠入河水。
阴神夜游,看待世间万物,亮如白昼,即便是在河水中,一眼望去,依旧视线毫无阻碍,眼力与陈平安真身的武道修为持平。
陈平安算是见识过许许多多的鬼魅精怪了,还是第一次感到……恶心。
埋河水底之下,陈平安和钟魁四周,“站”着密密麻麻的水鬼,它们静止不动,多是身穿雪白衣裳,尤为漆黑的头发遮住面孔,头发直直落下到腰间,像是矜持的大家闺秀出门上街,戴了一顶俗称市女笠的幂篱。
不仅如此,陈平安低头望去,看到了一双大如灯笼的银白眼眸,冰冷异常,死死盯住他们两人,却看不清它的身躯。
双方隔着至少一里路,那双眼眸依旧如此硕大,可想而知,若是近观,此物何等庞然。
钟魁笑道:“它和水鬼们,都是给你引来的,只是不敢下嘴,一来你这阴神虽然只是个雏形坯子,可还是有些不同寻常,它们便不敢妄动,只是实在眼馋,就不断汇聚在一起;再者它们包藏祸心,希冀着你能够惊动河底那头妖物,厮杀一番,它们好分一杯羹。结果你刚好在水神庙这边停下,就不再挪窝了,底下那头妖物估计都快要气炸了,不敢轻举妄动,毕竟埋河水神娘娘的那座碧游府,离这里可不算远。”
既来之,则安之,陈平安环顾四周,就当是欣赏风景了。
钟魁也在张望,喊道:“刚才那位长得很好看的水鬼姑娘,你还在吗?你要是不愿继续做这水鬼了,我可以一巴掌拍死你,至于能不能投胎,我不敢保证,但是帮你脱离河底那头妖物的束缚,不用再帮它作恶害人,不难。”
那对灯笼稍稍变大了几分,陈平安下意识眯眼望去。
就像小时候在田边钓黄鳝,偶然见到一条,黄鳝的头颅和身躯缓缓游弋而出。这头埋河妖物,粗略估算一下,竟是比棋墩山那两条黑白蛇蟒还要巨大。
陈平安问道:“那位埋河水神不管它吗?”
钟魁笑道:“不管?怎么不管。这位脾气暴躁的水神娘娘,之所以不爱现身露面,就是一次次试图搏杀此妖,已经有三次伤及金身根本。几乎每三四十年,都要教训一次这头妖物,一百年中,甚至还会有一次真正的生死厮杀。最惨的一次,水神庙金身都出现裂缝了,碧游府也给淹没了大半。”
陈平安更奇怪了,又问道:“朝廷不尽力围剿它?大泉朝廷做不到的话,你们书院不管?”
钟魁双手抱住后脑勺,解释道:“世事不简单嘛。这头水妖能够活到今天,除了靠道行之外,还是靠它的脑子多些。再说了,桐叶洲中部这么大,大伏书院就那么点人,能够打得死这条妖物的,就更少了。书院读书人要修身养性,每天读书做学问,很忙的,争取做贤人,做君子,做圣人,做能够在中土神洲那座文庙里头塑像的大圣人,读书之外,事情就更多了。再说了,大泉王朝本就已经有一位君子待着了。”
陈平安点点头,心中了然。
藕花福地那一趟游历,人间百态,尽收眼底。
钟魁说早有书院君子坐镇大泉王朝,陈平安被一点就透,想来那门户之争,书院亦有。
钟魁接下来让陈平安大开眼界,他指着河底那对灯笼说道:“你再瞪我一眼试试看?信不信我把你剥皮抽筋,送去给埋河水神当贺礼?”
那头水妖缓缓退去,那些水鬼也随之散去。
陈平安问道:“贺礼?”
钟魁点头道:“我之所以来此,是因为得到消息,埋河碧游府要破格升为碧游宫,大泉刘氏这个决定,我们书院默认了。其实本来大泉王朝是没这个资格敕封‘宫’的,估计是蜃景城那位君子用以亡羊补牢的手笔吧。”
一位获得“正统”二字的江河水神,必须先要获得朝廷认可,君主颁旨册封,礼部赐下金书玉牒、银签铁券,载入一国朝廷谱牒后,才有资格立祠庙、塑金身,受人间香火。与此同时,还要获得一洲邻近书院的点头认可,不然依旧属于一洲淫祠之列。一些个地方水神的小庙可以不在乎,但是大的水神庙,却视为大道不全,会竭力恳请皇帝向儒家书院求来一部圣贤典籍,供奉起来,共受香火。
至于那部儒家典籍是哪位圣人的著作,可以酌情而定。一般都是书院看着给,但也有极少数腰杆硬、犟脾气的水神,会自己挑明了讨要某位圣人的某部典籍。
不过这种情况屈指可数,在桐叶洲更是千年难遇,敢跟浩然天下七十二座书院较劲的一根筋水神,怎么可能多?
钟魁没有告诉陈平安所有真相,他之所以暂时离开狐儿镇,凑这个热闹,就在于碧游府那个出了名暴躁的水神娘娘,非但没有因为即将由府升宫而受宠若惊,对大泉刘氏和大伏书院感激涕零,反而扬言要某本圣人典籍坐镇水神宫,不然她会继续悬挂那块“碧游府”匾额。
而那本圣贤典籍,如今可与“圣贤”半点不沾边了,这才是最让大泉刘氏崩溃的地方。
因为那本书,出自昔年文圣之手。
钟魁一听是这么场闹剧,就觉得这趟碧游府之行,自己是非来不可了,只是他没有想到会遇上阴神远游的陈平安。